經濟蕭條導致歌曲界再製作再包裝專輯成風

李英喜 記者 | 2009.02.02 10:34寫信給編輯查看韓文原文


最近,歌謠界中重新包裝的唱片、重新製作的唱片、原曲的混音版等“二次利用內容專輯”盎然成風。因為大家認為“經濟蕭條時期熟悉的東西會受到歡迎”,同時這也是應對人氣曲目沒幾周就會被迅速更換的在線音樂市場的新方式。

◇ 專輯微型化

在 20世紀80、90年代,歌手們每年發行一次匯集十餘首歌的正式專輯。如今這種活動方式幾乎消失了。大部分歌手先發行單曲專輯和迷你專輯確認大眾們的反映 後,再匯集成名曲發行正式專輯。去年BigBang發行《謊言》、《只望著我》、《一天一天》等曲目席卷在線音樂市場後,在11月發行匯集這些歌曲的正規 專輯。這是典型的成功事例。

將現有專輯加上幾曲新歌或MV(Music Video)、照片集等發行“再包裝專輯”的上市成風。去年突破50萬張銷售的東方神起的第4張專輯《魔咒(MIROTIC)》市場上有收錄12支曲目的 A版本、收錄10首曲目和DVD的B版本、在A版本中增加4支新曲目的C版本3種版本。



◇ 經濟困難時期的再製作專輯

現在一首歌成名後立即就被重新製作。歌手李銀美的《我有戀人》就屬於這種情況。徐仁英和泰妍(音)所唱版本在網絡上走紅後,新組合DNT重新製作這首歌並發行了電子單曲專輯。BigBang也重新翻唱李文世的《紅色晚霞》,這首歌也成為他們的代表曲目。

◇ 商業手段還是服務呢?

蕭條時期再使用專輯成風首先是因為再使用專輯的製作成本很少。放入一兩支新歌重新包裝專輯的製作費用還不到新製作所有歌曲專輯的1/5。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不管多麽流行的歌曲,也不能占據排行榜4-7周以上的在線音樂市場特性。

很 多人對這種二次利用的音樂持批判的態度。他們特別指出僅僅將已有歌曲換包裝的重包裝專輯等利用了想要收藏歌手所有相關內容的十幾歲歌迷的心理,純屬一種商 業手段。唱片公司則反駁道:“這給了歌迷多樣的選擇。”音樂評論家林振模(音)表示:“作為音樂界的自救策略,重製作、包裝的專輯今年將持續流行。”




韓國中央日報中文網 http://cn.joins.com/big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日韓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