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討論]韓國人漢語呱呱叫 英語為何那麼糟糕?
來源=《週刊朝鮮》(Weekly Chosun)記者 方顯哲 (2008.03.26 16:17)
▲左起塞姆-威金頓、贊恩-杜伐爾、陶德-馬列斯科、馬丁-斯克齊裏。/朝鮮日報攝影
李明博政府把加強學校英語教育作為核心政策之一提出後,“英語會話”成為了新的熱門話題。三星、現代重工業、GS建設等大企業也在今年招聘新員工時將進行英語會話考試等,很明顯支持新政府加強英語會話教育的政策。

韓國人學英語熱情堪稱世界數一數二。但英語託福成績卻在世界134個國家中名列第77位,大學畢業還很難與外國人隨便溝通。

相 反,漢語表達能力卻被認為達到世界最高水準。中國教育部實施的漢語水平考試(HSK)應考人共有16.2萬人,其中61%(9.9萬人)是韓國人,可進入 中國研究生院的高級HSK獲得者,有80%也是韓國人。在來自世界各國的在華留學生中,韓國留學生最多,達到5.8萬人。在北京的大學附近街道隨處可見說 著漢語的韓國留學生。

英語從小學學起而大學畢業也說不好,而漢語從高中學起為什麼說得不錯呢?我們帶著這個問題請教了在現場教英語和漢語的外國人補習班老師。

在 首爾三成洞華爾街英語補習班(Wall Street Institute)三成中心教英語的陶德-馬列斯科(30歲,加拿大人)、塞姆-威金頓(30歲,澳大利亞人)、馬丁-斯克齊裏(30歲,英國人)、贊 恩-杜伐爾(29歲,美國人)等四人暢談了“韓國人不會講英語的理由”。

他們通過給學生上課時感覺到的經驗指出了癥結所在,各抒己見,“以前掌握的英語發音是錯的”“過度注重語法等學習方法不對”等。

馬丁:有些英文發音在韓語中不存在,如果對此採用韓文標注的方式,就經常出現發錯音的情況。

塞 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th”的發音,據我所知,韓國把它讀成“斯”,something和thank you之類的韓國式讀音讓英語國家的人很難聽懂。總在“bank”之類的詞語結尾子音上粘一個母音。原因是,韓語要子音和母音結合才能讀出來。但是,英語 則不同。讀“bank”時如果強調“K(克)”的讀音,外國人就很難聽懂了。

贊恩:韓語中沒有“f(夫)”的讀音,有意思的是,韓國人說英語時,往往生搬硬套地把“f(夫)”讀成“p(撲)”。如果混淆使用“f(夫)”“p(撲)”發音,外國人就會把韓國人說的英語弄混。

陶德:舌頭肌肉也是原因之一。肌肉形狀是通過訓練形成。因此,掌握正確發音的時期就是肌肉形狀還未形成的幼年時期。如果幼年時期學不到正確發音,長大後就很難改正。

塞姆:不過,也不必太專注於發音。比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發音雖然不算完美,但在讓別人都能聽懂方面毫無問題。英國和澳大利亞英語和美國英語的重音也不同。雖然不必強求發音完美,但是因此就一味依賴于韓語標注,一旦熟練於這種發音就成問題了。

陶德:韓國人很注重語法,而不去學實用英語。歐洲人英語較好,因為他們經常去各國旅行,在實際生活中學英語。

馬丁:韓國的教師們講課時會讓學生們分析、記憶英語語法。韓國人學習英語更習慣於學習語法,卻不注重如何使用英語。精力全都耗在記單詞和應付考試了。因此,教學的重心似乎有必要向如何溝通傾斜一些。

陶德:學習英語時,應該回想一下自己是怎樣學會母語的。小時候誰又曾學過語法呢?反復聽、說之後,自然就會了。

塞姆:韓國人熱衷於分析英語,這個問題似乎源于成人們在學習英語時側重於語法或解釋。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雖不知其所以然,但能夠本能地講出正確的英語。因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自然就熟能生巧。這就是反復學習很重要的原因。

贊恩:在學習數學或科學時,分析是必要的。但語言是一種技術,重要的是找一些談話对象,之後盡可能地多說、多聽。

陶德:有些韓國人只在本國人之間講英語,他們常常會誤以為這種“韓式英語”就是英語。如果只在本國人之間講韓式英語的話,彼此當然都會聽懂,但卻很難與外國人溝通。長期在韓國教英語的英語補習班外籍老師習慣于韓式英語後,與本國朋友打電話時也會出現辭不達意的情況。

塞 姆:韓國人都在說“Hand phone”(意指手機),沒有人使用正確的單詞“Cell phone”或“Mobile phone”。還有“Office tel”(指寫字樓)、“Back number”(指球衣號碼)、“Back mirror”(指汽車後視鏡)等等,這些單詞外國人根本聽不懂。韓國人把售後服務叫做“After service”,但我們使用的是“warranty”。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韓國人應該懂得區分真正的英語和韓式英語的方法。在外國使用不正確的單詞, 就有可能招致誤解。

贊恩:韓式英語似乎是按照詞典直譯或不理解英語單詞形成過程的產物。韓式英語氾濫的話,就會大量製造出只有韓國人之間才能理解的“韓國式英語”。

陶 德:韓國人經常使用的英語單詞中有“skinship”(在韓國被解釋為“身體接觸”)。同加拿大的朋友通話時,不經意間我也說出“skinship”。 可加拿大的朋友沒有理解其意。事實上,韓國人使用的單詞“skinship”,在英語中是不存在的。在英語中則通常用於“握手”或“撫摸肩膀”等具體的行 動上。

塞姆:韓國人講英語時,過分在意別人的眼光。要提高口語能力,就不應該害怕失誤。誰都明白不可能一開始就能說得那麼流利。

馬丁:我覺得是過分要求完美的緣故吧。在公司裏與上司、朋友等認識的人面前好像不太好意思講英語。

陶德:我以前在泰國教過英語。在泰國,學生們不像韓國人這樣害怕失誤。

塞姆:我有很多機會給大企業的員工打手機。而每次打電話時,對方剛開始都是沈默片刻,然後說一句“請稍等”,接著聽到走出辦公室的腳步聲,然後才會說“好了,現在可以講了”。好像是到衛生間接電話。因為在講英語時,他們在意別人的目光。

陶德:我認為在韓國糾正錯誤的方法上存在問題。有時我在想,之所以懼怕失誤,是不是與在韓國學校若犯了錯誤就會體罰有關呢?在我們補習班裏是不會因出現失誤就會懲罰學生。(笑)

塞姆:是不是因為學習自己不情願的知識才導致的呢。不少韓國媽媽讓幼小的孩子學習英語,這個趨勢過於強烈。我覺得她們在孩子不喜歡的學習上浪費太多錢。

馬丁:在補習班苦練英語後,一回家就只說韓語。除了課堂以外,講英語的機會太少。不只是翻譯,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創造講英語的機會。

塞姆:不要一味地督促說,“學英語、學語法”,而應當創造使用英語的環境。

陶德:可以多瞭解一下平常可以自然使用英語,並且具有學習氛圍的補習班,這也是一種不錯的好辦法。

塞姆:對於語言來說,重要的是循序漸進地重複。每天學習短短30分鐘,要比一下子學習5至6小時更有效果吧。

朝鮮日報中文網 chn.chosun.com
本文內容歸朝鮮日報和朝鮮日報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摘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日韓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